在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核心动力的今天,淮安金融监管部门引领银行业积极响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,将科技金融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抓手,全力服务实体经济。通过政策引导、机制创新和产品迭代,构建了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。截至2024年末,全市高技术产业贷款余额达229.67亿元,较年初增长69.95%,增速居全省首位;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贷余额113.76亿元,较年初增长112.57%。科技金融为淮安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。
一、政策引领,夯实科技金融基础
淮安银行业以做好金融服务“五篇大文章”为战略指引,围绕该市“7+3”先进制造业、“353”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等重点领域,建立科技金融专业委员会,深入开展科技金融服务攻坚,在“金融为民”平台设立科技金融专属模块,突出科技金融政策宣传,组织开展“树典型、选案例”活动,收集、评选和展示银行业科技金融优秀做法和典型案例,强化行业交流、经验分享,营造“学比赶超”浓烈氛围。
二、多元创新,打造全周期服务矩阵
淮安银行业紧扣科技企业成长规律,构建“初创期—成长期—成熟期”差异化服务体系。工商银行淮安分行设立科技支行,推出“科技易贷”“并购贷”等产品,为某瞪羚企业提供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,助力其扩大生产规模;农业银行淮安分行创新“专精特新‘小巨人’贷”,针对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实施利率优惠、信用放宽政策,2024年为51户重点科创企业授信10.26亿元;浦发银行淮安分行推出“浦科”系列产品,为某半导体科技企业提供3亿元贷款支持,助力芯片“淮安造”产能爬坡。
针对科技企业融资痛点,各银行积极探索“投贷联动”“知识产权质押”等模式。兴业银行淮安分行建立“技术流”评价体系,将知识产权、科研实力等纳入授信模型,累计为255户科创企业提供11.52亿元贷款;南京银行淮安分行首创“政银园投”模式,联合政府、园区、投资机构设立科创基金,为某电气公司提供8000万元项目贷款,支持其技术升级。此外,民生银行淮安分行推出“易创E贷”线上审批模式,实现“信用化、线上化、标准化”服务,累计为17户企业授信6200万元。
针对科技企业“轻资产、高风险”的特点,淮安银行机构依托地方征信平台构建的“信用数据+创新评价+风控模型”业务模式,积极开展“淮质贷”“创新积分贷”等信用产品推广,工商银行淮安分行利用该模式,为多家科技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,助力企业发展。
三、赋能生态,构建“科技—产业—金融”良性循环
淮安银行业通过“政银企”协同联动,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。淮安市银行业协会主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,积极推进“党建引领”“一链一行”模式,各银行深入了解产业链上企业金融需求,提供精准、专业金融服务,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。苏州银行淮安分行依托“苏行e链”供应链金融平台,为某科技公司提供2000万元线上融资,用于原材料采购;交通银行淮安分行运用“科创易贷”产品,为某轴承科技公司1周内授信1000万元,解决订单资金需求。2024年,全市科技产业链授信客户达848户,较上年新增111户,授信余额突破226亿元。
各银行踊跃参与政府风险补偿项目,落实监管对风险共担机制的要求。江苏银行淮安分行落地“苏质贷”“苏知贷”等首单,累计为133户专精特新企业授信11.44亿元,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。浙商银行淮安分行深化“人才银行”模式,为某材料公司提供300万元“人才积分卡”融资,助力技术研发,为科技人才创业和企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持。
四、成效显著,加速释放科创动能
淮安银行业科技金融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。2024年,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覆盖率达35%,较上年提升6.2个百分点;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469亿元,较年初增长38%。
通过金融支持,众多产业实现升级发展。农发行淮安市分行支持洪泽区大闸蟹产业引入智能化养殖设备,推动传统水产业向现代化、科技化转型,产量提升20%。盱眙农商银行“财神到家”系统覆盖120家商户,带动存款增长2.58亿元,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。清浦兴福村镇银行创新“科技+乡村”模式,助力某科创企业实现年营收增长30%,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力。
展望未来,淮安银行业将继续深化“监管引领+市场驱动”双轨机制,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,积极探索绿色科技、数字资产等新型授信场景,构建“科技金融+绿色金融+普惠金融”融合发展格局。持续优化服务模式,以金融“活水”滋养科创沃土,助力淮安“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”建设。
(供稿:淮安市银行业协会)
上一篇: 无 |
下一篇: 无 |